2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教学探讨活动,集中展示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邀请各位老教师对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涛,李金凤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刘志筠博士以及进行教学技能展示的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教研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喆教授主持。
谢敏振老师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题目,讲述了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着重指出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崭新命题,是对大党治理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李文龙老师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题目,详细讲述了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主要内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并且通过关系图谱生动展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在联系,认真梳理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讲述中注重以同学身边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深层认知。
张君老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为题目,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种种救过方案接连失败,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种种思潮皆不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后,强调指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是人民的选择。
李金凤教授对三位青年老师的讲述做了详细评述。她指出,谢敏振老师的讲述信息量大,但问题导向不够突出,应该突出大党独有难题这个问题,紧紧围绕这个命题展开讲述;李文龙老师的讲述比较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结构上比较合理,形式上比较完整,应该增加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解读;张君老师的讲述内容比较丰富,讲课风格比较稳健,但在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应突出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性。
张文涛用熟、正、稳三个字概括了三位青年老师的讲课特点。谢敏振老师对思想理论掌握的比较熟练;李文龙老师的讲述结构比较完整;张君老师的讲课风格比较稳。
孙喆教授指出,一门课程,应该从教态、内容、课件制作、与学生互动情况来评价。他强调,每次交流都是一次进步,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都应该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教师的肢体语言。
刘志筠指出,讲课要突出问题导向,要注重讲述问题的逻辑性,注重问题的产生、发展、解决等每个环节的衔接,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要及时更新自己所讲的内容。
三位老师纷纷表示,这次教研活动使自己深切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不足,各位老师的点评既指明了问题所在,也指出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会后会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撰写:谢敏振 一审:孙喆 二审:司永海 三审:龚志宏)